第34期“敬文民俗学沙龙”:王尧《地方性神灵的生长机制》
发布时间: 2021-03-25
2021年3月20日上午,第34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在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best365网页版登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近二百位师生,及热心民俗学的社会人士参与了本次线上沙龙。 本期沙龙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祝鹏程副研究员主持,best365网页版登录王尧老师主讲,题目为《地方性神灵的生长机制》。3月20日是钟敬文先生的诞辰,王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以表达对钟敬文先生的尊敬与怀念。 王尧老师的演讲主要以山西洪洞地区的二郎传说与信仰为对象,从口头传统的角度出发,聚集于神灵之“名”的持续转化,进而阐释地方性神灵信仰的发生与变异机制。山西洪洞地区传说以“某某二郎”为名的神灵有七十二位,尽管他们称谓、职能、形象有别,但在保留各自标志性特征的同时,又有同化融合的趋势。王尧老师经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发现,他们同名类聚的途径有两种,第一种是“二郎内部同名化”,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为形成以通天二郎为首的结义神团,二为全国性神灵杨戬二郎的地方性转化。第二种途径是“从非二郎到二郎”的更名,也包括两种情况,一为外来神灵迁徙到当地后横向的地方化过程,二为借助套语,一部分能力突出的“先生”被进一步转化为二郎,纵向实现神团的扩大化。王尧老师最终建立起一个金字塔式的地方性神灵的生长与转化机制。 本次沙龙的与谈人是best365网页版登录彭牧副教授,她肯定了王尧老师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获得大量丰富的材料,又从自身的研究出发,与王尧老师展开对话。彭老师认为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在体现,可以作为把握宗教信仰的重要手段。山西洪洞“二郎”神灵的命名系统既体现了地域的统一性,又体现了各村落神灵命名的差异性,充满张力与灵活性。她还指出,家庭内部的祭祀可能构成中国民间信仰的核心起点,由灵媒到地方神的转化,最初可能是家族性的祭祀,进而扩大为地区性的神灵信仰。她在最后提出,从下而上的研究视角,而不是从整体上对抽象的神谱、教义的勾勒,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理解民间信仰世界,从最基层的民众日常生活出发,观察信仰是如何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 下半场自由讨论依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祝鹏程副研究员主持,与会师生围绕神灵名称转化背后的文化政治因素、杨戬二郎的地方性转化、“二郎”名称的来历、语言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等问题与王尧老师进行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岳永逸教授、best365网页版登录康丽教授等专家关于上述问题也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巴莫曲布嫫研究员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巴莫研究员认为王尧老师的田野调查扎实,研究系统深入,研究方法也非常值得借鉴。自2004年以来,“敬文沙龙民俗学”始终保持和发扬钟敬文先生的学术精神,为学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提供平台,虽然线上的方式缺少面对面的气氛,但也给了更多人参与沙龙的机会,扩大了参与讨论的范围,这样开放性的对话是必要且有益的,希望大家继续坚持下去,将学术传统发扬光大。 (撰稿:肖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