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来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海外来访

讲座回顾——当代理论工作坊“自然的状态”

发布时间: 2019-11-05


 

best365网页版登录 - 国际速发平台

2019年1031“自然的状态”(Nature in All Its States)当代理论工作坊在best365网页版登录举行。工作坊吕黎副教授主持,发言人包括伦敦大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埃丝特·莱斯Esther Leslie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员山西大学大陆哲学中心主任大流士·杜斯特Dariush M. Doust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锋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本杰明·科尔斯(Benjamin Coles。来自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海外的学者和学生30多参加了工作坊。

 

 

吕黎老师首先介绍了四位发言嘉宾以及会议的主题,随后,四位学者分别做了长篇发言。在“Ether, Dust and the Subvisible” (以太、尘土和显微可见物)报告中莱斯教授介绍了一种的感知方式,即微粒、尘土的形式新审视现实世界。借此我们会发现,动与静、变与不变、固体与流、物与物之间界限不再明晰。这种微粒既是现实或物理意义上的微粒,又是隐喻意义上的微粒,所以既可以用来重新审视日常之物、生活环境、天气、污染、摄影艺术,又可以用来重新思考数据与技术,重新审视历史、政治、社会现象。如果将万事万物的本体都看作微粒,我们会发现事物许多从前不被察觉、不被注意、不被正视的状态,发现现实变化的潜能思考未来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引导人们去改变现实。

在“Hands and Movements: A Critique of New Materialism” (手与动:新唯物论批判)报告中,杜斯特教授总结了新唯物主义的几个特点,并从康德的认识论出发,分析了新唯物论与传统唯物论的区别。杜斯特认为,新唯物主义声称反对康德式的“主体”,倡导一种无主客之分的平等主义的本体论,但他们的理论实际上却大大助长了“主体”的力量。人类知识与经验的主体性是不可避免的,也不用避免。世界本真(自然)通过也只能通过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显现语言就是这种关系的关键的媒介。杜斯特认为从康德的认识论、海德格尔本体论发展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唯物主义,拉康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拉康的无意识理论突破了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召唤”说,认为重要的是语言的自身运动。

 

 

莱斯莉和杜斯特教授报告西方当代文学理论前沿动态彭锋教授和本杰明·科尔斯博士的报告则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出发,希望中国传统思想反思西方当代文学理论Xiang Between the Invisible and Appearing”(可见与不可见中的报告中,彭锋教授认为在西方传统美学中可见物与不可见物是截然对立的二元概念周易》的“”概念出发,中国的“象”作为道和的中介兼具可见性与可见性,所以中国美学是一个以“”为代表三分结构。彭锋教授进一步讨论、批判了当代西方流行的几种三分结构。在报告的最后,彭锋教授还深入对比了贡布里希、本雅明等人美学理论与郑板桥“竹”的区别,展示了郑板桥思想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本杰明·科尔斯则从法国哲学家拉图尔的问题出发,重新梳理了中国古代的“自然”概念。“Have They, Too, Never Been Modern? On the Fracturing of Nature in Early China” (他们也从来没有现代过?论自然在古代中国的断裂)的报告中,科尔斯博士认为早期中国古代思想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并没有作为对象的自然这一观念。直到荀子提出“性恶论”自然在中国古代开始断裂。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中的“伪”与西方的“人概念异曲同工在其之后韩非子商鞅进一步推动了荀子这一说法。科尔斯博士还从中国理论出发对西方现代性问题进行反思,他认为拉图尔提出的 我们从未现代过”这命题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当他提出这一论断时,他本身已处于某种断裂之中。

这场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工作坊历时将近5个小时报告人讲演精彩,听众提问积极,全场气氛十分热烈

陈瑶、聂沁丹  摄影:张文姝



版权所有 best365网页版登录 - 国际速发平台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Baidu
sogou